修复古籍
2025-11-20 17:00:53
古籍修复室的湿度永远控制在55%,温度20度——这是纸张最舒适的环境。我的工作台上摊开着一部虫蛀严重的《本草纲目》,每一页都千疮百孔,像被时光的虫子啃噬过的青春。
修复古籍的第一步是拆线。我小心剪开原来的棉线,将书页一页页分开,记录下原来的装订顺序。然后是为每一页“洗澡”——用 pH 值中性的纯净水浸泡,去除纸张的酸化物质。这个过程必须极其谨慎,因为有些墨迹遇水会晕染。
补纸的选择是门大学问。明代的竹纸、清代的皮纸,每种纸张的纤维长度、密度都不同。我用显微镜比对纸样,找到最匹配的补纸。在灯箱台上,将补纸对准虫洞,用稀浆糊粘合,再用镊子撕去多余部分,整个过程不能有半毫米误差。
修复到卷十八时,我发现页边有一行小字注解:“此药三试皆验。”墨色深浅与正文不同,应是当年的医者所添。我保留了这些笔记,因为它们让这部医书从冰冷的文献变成了有温度的行医记录。
三个月后,当这部《本草纲目》重新装订成册,青布封面焕然一新,内页却保留着时光的痕迹。轻轻翻动书页,仿佛能听见它重新呼吸的声音。我知道,我又让一个文明的火种穿越了时间,而这一切,只是一个职高生每天在做的工作。
本帖含有1个文件:
ee0bfdc639464773e24a2ac6a243dcda.zip[文件大小:255 K 下载次数:0次]
是耶不是椰子
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
易班心情: 无
还能输入140字
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
